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,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期印发《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其中对农产品种植环节提出了系统性优化要求。本文从种植端切入,对《意见》进行权威解读。
一、种植结构优化:立足特色,科学布局
《意见》明确,要依托云南立体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优势,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。重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,如茶叶、咖啡、中药材、花卉、坚果、水果等优势产业。通过建立“一县一业”“一村一品”示范体系,推动种植由分散化向规模化、标准化转变。各地需结合资源禀赋,制定差异化种植规划,避免同质竞争。
二、绿色种植技术推广:生态优先,提质增效
《意见》强调推行绿色生产方式,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,加大有机肥、生物防治技术应用。实施“绿色食品牌”战略,鼓励发展绿色、有机农产品认证。通过建设生态种植示范基地,推广节水灌溉、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,提升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水平。
三、科技赋能种植环节:智慧农业,精准管理
《意见》提出强化科技支撑,推动大数据、物联网、遥感技术在种植领域的应用。建设智慧农业平台,实现对土壤墒情、气象灾害、病虫害的实时监测与预警。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,选育高产、抗逆、优质新品种,提高单产和抗风险能力。
四、种植与加工协同:全链融合,保障原料
《意见》注重种植与加工的有机衔接,鼓励加工企业向种植端延伸,发展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等模式,建立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。通过订单农业、保底收购等方式,稳定种植户收益,保障加工原料的规模供应与品质一致性。
五、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:夯实基础,激发活力
《意见》要求加强农田水利、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种植生产条件。同时,在金融、保险、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,探索种植保险、信贷贴息等机制,降低种植风险,调动农民积极性。
结语
《意见》的出台,为云南农产品种植业指明了提质增效、绿色发展的路径。通过优化结构、绿色技术、科技赋能、产业协同与政策保障的多维举措,将有效夯实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基础,助力云南打造世界一流“绿色食品牌”,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